订票热线:0510-87478808
English | 한국어 | 日本語の
售票电话:0510-87478801/87478803 地址:宜兴市湖父镇张阳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景区文化>>诗词文章

张公福地与道教文化 17-06-18

    位于江苏宜兴市城区西南20公里的盂峰山张公洞,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也是道教传播的要地,作为南方的天师教派之一,被誉为“张公福地”。张公福地的道教传播,早在春秋时,陈国高士庚桑楚避居当时还称为荆蛮之地的荆溪盂峰山洞进行修道。后把这个山洞称为庚桑洞。据《道藏》、《历仙通监》载,“亢仓子,姓庚桑名楚,陈人也。得老子之道,隐于盂峰山张公洞,后得道仙去。”庚桑楚在盂峰山洞修道期间,著有道经“亢仓子九篇”传于世。东汉时的张道陵初学道,就看中盂峰山一带的地脉山气,又有甘泉汨涌,道教称为活龙宝地,就在洞中炼丹济世,修炼传道。西晋初,周处编撰了《风土记》,里面有关于“汉张道陵移仙于此”的记载,因后来张道陵在江西龙虎山飞黄腾达,得道成仙,当地乡人就顺口把盂峰山洞称为张公洞。天洞口至今存有“汉天师张公福地”石刻。张天师四代孙汉辅光也曾隐居盂峰山洞传道炼丹。唐代著名道教学者广成先生杜光庭所著《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也记载着“四皓隐居地,常州义兴张公洞。”

    道教是中国的国教,唐开元初,张公福地曾有寺院,唐明皇开元盛世时,道家罗公远、叶法善的门人万惠昭天师至盂峰山张公洞投龙简,奏复为道观,唐明皇还亲自御赐匾额为“洞灵观”,赐封庚桑楚为“洞灵真人”,亢仓子九篇为“洞灵真经”,道家将“洞灵真人”、“洞灵真经”归入了道藏。后洞灵观遭兵毁,南唐保大三年(公元946年)洞灵观道士周敬微绘图奏请,南唐玄宗帝遂赐营建,重建洞灵观。韩熙载撰碑记云:“青龙将关尹重来,白马共胡僧欲去。”又云:“奋御笔以题额,赐洞灵之美名”。唐宣宗年间进士、宋乾道六年(公元月1171年)内侍刘能真人道,请陛洞灵观为宫,李宗帝赐匾额为“天申万寿宫”。殿宇雄伟壮观,重门次第,名重一时,元朝未年因战乱宫宇颓废。元代,第三十八代道教掌教天师张羽材到张公洞寻祖朝真,并留有诗句:“秋风吹衣草树凉,巨灵守护神丹光。袖携天香入洞府,散作云雾空苍茫。柱杖铿然响微步,石髓垂垂润甘露。时当相遇五百年,分明中有升天路。”清代康熙32年,宁都道士潘朝阳在道观遗址上又建朝阳道院,其规模已小得多了,至今还留有道院的断墙残垣。由此可见,张公福地自春秋时至清代在道教文化的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它具有3000多年的历史已载入道教史册——《道藏》。历代文人墨客、朝庭重臣、皇亲国戚到宜兴必至张公福地观赏游览,写诗作画。唐代韩熙载、王徽、王甫冉,宋代苏轼、苏辙,明代文征明、沈周、叶向高、扬一清、湛若水、元代董蕃,清代吴骞、邵长衡等大文豪、重臣都为张公福地题词作诗,刻石撰碑,留下了一篇篇千古绝唱的诗文。其中唐宣宗年间进士、僖宗、昭宗年间几度担任宰相的王徽赋诗《天申宫》把张公福地描绘为“仙家遨游骑鹤吹笙,悠然自得神仙境地”。

    经缜密考证,张公福地历史悠久,闻名遐迩,与道教文化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道书《白龟经》记载:“天下福地七十有二,此据五十八,庚桑公治之。”张公洞内的海屋大场石壁上刻还有“四真会文图”,图中的老子、庚桑子、列子和庄子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唐代传奇《虬髯客传》作者杜光庭在张公洞内的石壁镌刻了“洞天福地”四个遒劲大字。据县志载,三国时,东吴乌二年宜兴大地震,将盂峰山口大片悬石震塌。1934年,宜兴著名开明士绅储南强先生开发张公、善卷两洞时,清理落石,开通天窗,成为现在的天洞口,同时还精心修茸张道陵的炼丹灶、修炼床、除妖捉怪后的洗剑池等,又根据美丽的神话传说,塑了“白罗天女”、“八仙过海”的神像,成为苏南地区特有的道教圣地。所以,张公福地彰显了这个洞自然和文化与众不同的个性和内涵。感受到这座溶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内涵,见识了真正的道家文化的精髓。盛时更增加了张公福地教道文化的神密感。如今,这些闻名遐迩的文化景观都在张公福地重新又较好地被恢复和传承下来。然而,长期以来,世人对张公福地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集中在于张公洞。为了挖掘张公福地的道教文化内涵,依据张公福地的历史渊源,1995年,经当地人民政府宜政发(1994174号文件批准洞灵观为道教活动场所,宜兴市风景园林管理处筹划资金,从盂峰山拾阶而上,直到张公洞天洞口,重建了洞灵观,并不断地增加张公福地文化的承载量。

    张公福地的核心景观之一张公洞,以其洞天福地,海内奇观,洞中有洞,洞洞不同,奇洞荟萃,人文景观构成了雄伟壮观、雄奇多变的天然之美。在建设中,特地请来中国园林建筑师李政和有关专家进行文化内涵的设计,将周易中“八挂”这一精微深奥的哲学思想以物化的形式再现,整个山道和景区,易学经典或以文字或以雕塑或以图画的形式充分体现,攀登山顶的过程,就是饱览易学文化的过程,整个山道成了展示易学文化的长廊。《周易》是道藏的重要经典,洞灵观的各个殿,无论从外观形态还是从内在气质,都很自然地和八挂相符,是完全的天人合一。近海拨88高的山道建成了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长廊,而根据自然山势地貌更是巧妙地建设了“八挂门”“两仪亭”“会仙桥”“三清殿”“天师殿”“真人殿”“八仙殿”等景观。张公福地山水灵秀堪称极致。以中国传统道教文化内涵,再次将“顺其自然”的老庄思想与山水灵秀融会贯通。从老子道德经和庄子内篇、外篇中选取章句,营造出独特的道教文化内涵。让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和谐共存,将传统道教文化与自然山水完美地结合起来。

    今天的张公福地,在海内外也许鲜为人知,已经完成了从纯自然景观到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内涵紧密结合的重大突破。是融旅游、观赏、朝拜、健身、趣乐为一体的旅游景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小康时代的到来,张公福地正以其特有的风采和道教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同时,张公福地还将继续组织举办武功比赛及学术交流,易学、文学与美学等国际学术研讨会,筹建全国著名画家写生创作基地,策划举办庙会等有其特色的大型节庆活动,通过文化资源的有效整合,树立“张公福地”新的道教旅游形象。